书朋网

书朋网>翊唐 > 第六章 圣意难测(第2页)

第六章 圣意难测(第2页)

诸位王爷有的已经开始起身相互敬酒,毕竟这可是天子口谕说让席宴务必尽兴的。

漳王李凑合着琵琶声,跟着唱和起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颍王李瀍听了,知道这是白居易今春的新作,早在今岁四月,便传唱遍了东都的洛城紫陌,待到传唱至京中繁华热闹的平康里,某位清倌将曲调一变,顿时由悲戚伤春转为欢快明朗,霎时风靡长安。

安王则已忙着去挨个给叔叔们敬酒聊天。漳王李凑端着一盏灌满清酒的忍冬纹银杯,凑到李瀍身侧,悄声道:“‘大王’,不知九弟方才仔细听没有,圣人对王将军可是恩遇有加啊,有什么要事都须王将军作陪。”

李瀍没有看漳王,倒是眼睛微微向右看去,目光所向的方向坐着依旧表情木讷、不与人相谈的光王李怡。

“先帝被阉宦刘克明等弑杀时,刘克明欲立绛王李悟,圣人尚为江王,”李瀍眼帘又快速垂下,看着女婢刚刚剥好的荔枝,仿佛不屑与光王四目相对:“王将军那时还只是枢密使,于乱中诛杀刘克明,拥立圣人有功,况且王将军历经四朝,劳苦功高,能受圣人宠幸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漳王凝视着李瀍,似乎是想知道这是不是颍王真心所言,不过颍王潜心修道,辟谷已久,对朝廷政事素来不大关心,满朝皆知。

况且漳王是和李瀍以及安王李溶一起长大的,对自己这个九弟什么性情,漳王自信还是清楚的。他口中说出的话,如果不是真心,一眼便能看出。

与此同时,在大明宫,翰林学士院内。

天子令下,那金吾卫卒便快步行至学士院门口,尔后不多时,便见有一人身着正四品深绯色袍服,正亦步亦趋地向正厅而来。

马存亮回忆起来,这个穆庆臣,似乎是新近擢升的尚书左丞,也确实同时兼任着翰林学士一职。

马存亮年近花甲,为人低调,自从德宗贞元年间净身入宫,而今已历侍德、顺、宪、穆、敬和当今天子六朝,见过的高官多似牛毛,却也从未见过一个正四品官于旬休日深夜来访翰林院觐见皇帝,而天子的急切态度更令马存亮心中波澜阵阵,让他不禁感叹圣意难测。

然而委身内宫这么些年,马存亮也熟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准则。即使他御札盈几,天香满衣,北司与南衙的争斗却从不涉足,朝堂中的党争也毫不干涉,所作所为不过尽本职,忠于天子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在过去的二十年朝中和北司明争暗斗,宫中内斗血腥不绝,马存亮能安如泰山,为历代天子所倚重,为朝中大臣所尊敬,更为权势熏天的王守澄所忌惮。

穆庆臣步履沉稳,浓眉下一双英气凛凛的双眼目不斜视,从马存亮所站的位置看去,那双明眸正恰好反着四周银烛的光,炯炯有神;高耸的鼻梁下横着紧抿的双唇。

穆庆臣走得稍近些后,马存亮才注意到这个正四品大员竟只身穿不加任何赘饰的官给绫罗绯袍,已有些因浣洗而泛旧,腰系七环金銙蹀躞带,其上也不过栓了支笔囊罢了,别无他饰。

这让马存亮不禁对这看面相年岁不过四十出头的南衙新秀多了些敬意和更多的好奇。

穆庆臣的步速在进入正厅后缓了下来,而后停在距离天子御座十步远的位置,正要跪拜。

“穆卿不必多礼!”天子见状,连忙起身伸手制止,“是吾深夜诏卿前来,多有叨扰的是吾才对,还请上座。”语毕后,天子将小臂一转,手掌指着左侧紧邻天子御座的坐席。

大唐以左为尊,天子让穆庆臣落座的位置,可谓荣宠绝伦。

“臣……谢陛下隆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