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97章 惊天猛料(第2页)

第97章 惊天猛料(第2页)

蔡邕也尴尬一笑,这才有机会说这些家常事儿:“也没什么,就算做到侍中,品秩也不及贤婿的使中郎将。侍御史是三月份我回朝时的官职,六月时我升了尚书,在少府礼曹,离侍中的品秩还是差得很远的。

所以,王少府才迎合大将军之意,想出了‘调任外官不至留中’的老办法,让我下个月先以礼曹尚书外放巴郡太守,然后以道路不通无法到任为由,留中改任侍中,那样品秩就差不多了。”

蔡邕提到的这个掩人耳目快速升官法,外行看官或许有些懵逼,但稍微解释一下就明白了。

因为汉朝的制度,地方官员的品秩其实是比京官虚高很多的。尚书之类的职务,因为是少府的属官,品秩较低,但实权很重,早期尚书才六百石,后来也就到比千石。

如果直接从尚书升到侍中,那就太难操作了,容易引起朝中其他论资排辈者的敌视——别小看这种敌视,在朝廷里,方方面面的感受都照顾到,也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何进是大将军,也要兼顾。

所以,历史上在189年和190年这两年里,朝廷里有一个办法,叫做“假装把一个尚书级别的人外放巴郡太守,但实际上无法赴任,然后就可以顺势转为九卿级别的高官”。

因为外官品秩再高是不会拉京官仇恨的。

为什么是巴郡呢?

因为原本历史上,这两年里,只有巴郡这个地方,被张鲁隔绝汉使;

同时张鲁隔绝之前、朝廷又知道旧的太守被巴西贼甘宁杀害了,那里没有太守;

而且就算张鲁让开路,巴郡还有板楯蛮造反未曾平定,所以巴郡太守怎么都是不可能上任的。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老天爷给李素开挂,而是历史本来就如此——有两个铁证,在董卓掌权时,董卓甚至几乎同时任命蔡邕和许靖为巴郡太守,一官二任只相隔了几天时间,差点儿没闹出笑话来。

但随即蔡邕就以“无法上任”为由,补偿给了他一个跟巴郡太守品秩差不多的侍中。

而许靖也以同样理由补偿成了尚书令——而许靖被任命为巴郡太守之前,他只是尚书“郎”,一个郎字和一个令字,品秩差了不知多少呢。

然后朝臣们才看明白董卓的操作:这是不想让这俩货升得太快招人恨呢。

说白了,巴郡太守就是如今朝臣的一个过桥遮羞垃圾桶,让关系户们可以快速走完“六百石京官-两千石外官-因为没法上任-补偿你一个两千石京官”这条捷径。

但是,李素杀出来了!历史在这里就发生了一个拐点。

张鲁已经被刘备干掉了,板楯蛮也被花钱收降了,甘宁也被俘虏了!

只要李素出现,他什么时候出现,就宣告了什么时候巴郡太守可以成功上任!

得到了准岳父的内幕消息后,李素瞬间就调整了他的战略,改口劝道:

“既如此……我看泰山也不必等大将军调任您为侍中了——大将军不是要先调任泰山为巴郡太守、而后以无法上任为由才留中改任么?

小婿愿意算好时间,等大将军前一道巴郡太守的调令下发后、而后续一道留中调令还未发出时,中间这个时间差,抵达京师、向陛下报捷、告知汉中、巴郡均已平定,巴郡太守可以上任!

而且小婿也是为泰山好,侍中之职,原本或许清贵,但最近接任侍中之职,却不太吉利,因为那个刚病重卸任的董侍中,可是牵连到了刘焉逆案当中。”

嘿嘿嘿,何进和王允也学董卓,想把巴郡太守这个没法当的虚职当成过桥遮羞的垃圾桶,这下玩脱了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