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56章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大汉朝过去两百八十三年的读书人都是辣鸡(第2页)

第56章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大汉朝过去两百八十三年的读书人都是辣鸡(第2页)

蔡邕对李素的称呼,已经变成了“李别驾”。这是以他将来跟着刘虞到幽州上任后,可以得到的表奏官职,预支称呼了,显然是表示对李素的看好。

顾雍走后,蔡邕想了想,拍了拍手,招呼女儿吩咐了几句,然后蔡琰便入内取了几卷手稿,摆在面前的琴台上。

蔡邕指着说:“这便是我近年来在吴郡设馆,闭门著述所得,这里只是其中一部分。李别驾既有刻印之力,不妨一观,觉得可以宣化天下,誊抄一份拿去便是,若是觉得不值一哂,就留下。”

双方聊到这个份上,蔡邕也不敢再轻视李素,毕竟是马上就要实授六百石的有功说客,而且蔡邕心中也未必不想让自己这些年的文章能够刻印传世。

对于华夏古代文人而言,让自己的著作名留青史,这个诱惑力太大了。

哪怕是不爱钱财不爱官位的人,面对这么好的条件,也只能徒然叹息一声:这谁顶得住啊!

而且李素说刻印十金的书去低价传播,是还他冒名之过,蔡邕从头到尾没有言利,既得了名留青史,又不伤清高。

李素一边装模作样看蔡邕的文章,蔡邕也有一搭没一搭跟李素聊些学问上的事情。

蔡邕以才学广博著称,属于学有余力什么都懂点。

既然李素一开始就堵死了话题,说不懂诗经礼乐,蔡邕也就完全避开那三经不问,只跟李素聊《韩非子》的法术势,以及对历史的感悟理解、心得总结。

“这蔡邕倒不是个喜欢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可能是学问多了,不屑于此吧,人品倒还可以。”李素心中暗忖。

“这李伯雅虽然年少,文辞粗鄙,不过见识倒是不凡。对史事兴替教训的解读,着实有洞见,果然是个专注实用之才。”蔡邕也渐渐留下这样的印象。

当然蔡邕也谈不上多看好李素,因为他已经判断出李素跟他不是一路人,追求不同。

两人相谈大约一刻钟,李素也把蔡邕近年来的新作文章大致浏览过一遍,随后叹息着放在一边。

蔡邕见状,微微有些不喜:“莫非李别驾以为蔡某这些文章,不值得流传于世?”

李素摇摇头:“文笔华美,辞藻不凡,于洞悉君子、明心见性亦大有裨益,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若是太平年代,这些文章自然可以牧民养性,于此将乱之世,却与天下无益。当今天下,雕印之法初创,可以传播的著述数量有限。文人要为天下人谋利,哪怕是著述帝王之术,尚且不足,唯有圣人之术,方才配被传播天下。”

蔡邕肃然一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言倒是精微奥义,颇得我心,若非早知李别驾有说服单于之能,是身负朝廷使命的君子,换别人作此大言,蔡某早已逐客了。那你倒是说说,何等著述才能入你法眼?圣人之术,不嫌口气太大了么。”

李素双手一摊,折了院中一根柳枝,蘸着池水在旁边地上随便划了几道:“很简单,蔡公,您的文章虽然当世知名,但恐怕也不敢说天下第一吧?我列你为当世前三,你以为是否公允?”

蔡邕正色回答:“能列入天下前三,已经是过誉了,茂安公、子干兄,才学文章皆不在我之下。其余当世大贤,一时不能尽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