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5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玄学(第2页)

第35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玄学(第2页)

刘焉摆摆手,赐他在旁边坐下,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事,我不问地方政事军务,但刘备的事迹,若能宣扬开来,倒也能恢弘志士之气。当次国难之际,正需要这等不计私利之人报效国家,才能裨补朝廷政令死板之阙漏。”

刘焉耐着性子,把他之所以要宣传刘备的理由,中肯地夸了一遍。

随后端起面前的陶盏,喝了一口水,准备熬过李素的自吹自擂。

不过他的养气功夫很好,脸上没流露出丝毫不耐烦。

今天的接见,完全是走个流程——李素这颗棋子该怎么利用,刘焉跟董扶密议之后,就已经想好了。无论李素一会儿表现多差,结果已然内定。

之所以还非见不可,而且要显得那么礼贤下士,完全是为了编造一个借口,免得将来局外人产生“太常卿怎么会破格对这种小人物施恩有加,是不是另有所图”的怀疑。

然而,李素并没有因为领导的客气话而疯狂表功自夸,只是淡淡一笑:

“太常心怀黎民,素与刘县尉,深谢知遇之恩。我在曹孟德处,听闻太常曾有高论,可解决如今地方郡兵不能主动击贼之弊政,故而斗胆想求教一二。今既有幸得见,定能有所裨益。”

前半句点到即止地自矜一下,后半句立刻回到“求教”这个主题上。

李素今天登门,摆的是“愚者千虑,偶有一得”的低姿态。以示就算他在“废史立牧”的倾向上跟刘焉暗合,那也“应该”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巧合。

换句话说,他要表现得自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刘焉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前者只是不小心蒙对了答案、不知道解题过程;后者才有解题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刘焉不由微微高看了李素的品性一眼。

知进退,有分寸。

“这少年,究竟是真的天性质朴、从不居功。还是太有眼色,到了连我都看不透的程度?”刘焉心中闪过怀疑,但很快就驱散了。

终究是李素的外观太有欺骗性,这么一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少年人,怎么可能是人情世故老奸巨猾之辈,那就是真的天性无私了。

不管这些了,刘焉见对方上道,正好速战速决:“求教一说,还是休要提起,这并非一朝一夕。不过老夫见你赤诚,倒是可造之材。

我想考教你一下,若是确有能吏潜质,便拜托友人征辟你留在京城做事,日后自然会有长进。”

说是考校,刘焉心中已存了放水的念头。

就像一个懒得较真的大学老师,面对一个还差一门挂科就能拿到学位证的学渣。恨不得直接递答案给对方抄,让对方好赶紧毕业滚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