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层,李素在大气层(第2页)

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层,李素在大气层(第2页)

历史上,袁术离京时,可是利用了后将军的身份,带走了一批京城的精锐兵马力量,还从朝廷武库里拿走了一大批物资。但董卓为了息事宁人、尽快控制京城局面、多赶走一些可能会碍事的人,也就对袁术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素要是也那么干,说不定能从京城抢救走更多原本该被董卓烧毁的东西。

就这么决定了,公事公办一切证据照旧呈现,但一定要把持住“对事不对人”的公允形象,不要私下里挑唆穿小鞋,甚至可以在呈递证据后,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假装帮吴匡说几句公道话。

免得现在何进还活着时,就让何进反感、吴匡敌视。

李素把他的初步计划、凡是跟蔡邕有关系、需要蔡邕配合实施的部分,都跟蔡邕说了,也关照他不要怕把吴匡牵连进去,只要秉公办事不私下里说人坏话即可。

蔡邕稍微揣摩了一会儿,他毕竟也是很有政治敏感度的,立刻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就留李素先在他府上住了两天,好让他抽时间把该临摹的张鲁书信都比照张鲁字体伪造完毕。

然后才把原件和伪造件交还给李素,吩咐他先秘密离开京城,回南阳郡的鲁阳县(南阳北部最接近司隶的县)装病等消息,翁婿俩准备好好演一场戏。

蔡琰也不知道未婚夫与父亲到底在说些啥,她也不敢问,短短两天也不敢跟李素有什么过分亲近,最后很懂事地眼睁睁看着李素又走了,还不敢在人前流露出任何“李素曾经来过”的破绽,内心很是苦闷。

……

李素回到鲁阳后,带兵驻扎的典韦原本还以为可以启程了,结果却得知李素必须继续装病,一时颇为郁闷。

他实在是想不通那些文人办事怎么有那么多弯弯绕。

不过既然有得继续休息,那就休息呗。

李素估计要装病半个月、等蔡邕拿到“巴郡太守”的过桥任命,这半个月他也不想浪费时间,就宅在鲁阳写他的《齐民要术》先。

李素上辈子也没当过农民,没种过地,所以要写出细节来肯定是做不到的。半个月的装病期也写不了多少字,所以只是趁赋闲写个提纲出来。

比如要涉及多少种“目前百姓还以野生采摘为主、但未来可以发展人工种植、养殖”的物种,这些东西大致要在什么地皮、什么环境才可以种、养。至于具体怎么种,怎么养,得回去让老农们实践,真种出来了,他再让人记录整理。

而且他这部书也不是都给老百姓看的,到时候还要分成几卷印刷,上卷是给刘备之类的己方阵营将领、乃至未来的地方行政主官看的。

这个上卷的内容就不是如何具体种地了,而是要统一蜀地官员的思想,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重视这些原先不曾有人大规模种植的经济作物的重要性、从而组织、奖励百姓去中。

初步整理之后,李素在书中强调了把野生茶叶和花椒进行大规模培植的重要性。

比如要点出茶叶可以给长期肉食的士兵平衡营养防止某些疾病,还有别的药效和养生的经济效果,还有一定的嗜好惯性等等。

而为什么会需要为“长期肉食”的士兵平衡营养呢?这就要提到未来打算发展的环环相扣的花椒产业了。

李素这也是结合了蜀地的山区运输困难、运输损耗太大,所以要多筹备便于长期储存、而能量密度又比较高的食物来作为军粮,那样运输损耗的占比就变小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块肉干的能量密度,大约是同等重量米面的三四倍。走蜀道从成都起运四斛米,原本路上要吃掉三斛,只有一斛运到汉中。从汉中起运四斛又要吃掉四分之三才能到长安。那么从成都要种十五倍的粮食,才能运到长安,难怪北伐那么艰苦。

可如果把米换成肉呢?运四斛肉,按肉比三倍分量的米还顶饱来算,四斛肉干路上只要吃掉一斛,剩下三斛都能运到汉中了,这样叠乘下去的效率提升是非常可怕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