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87章 吴禄贞(第2页)

第87章 吴禄贞(第2页)

禄贞不甘受这份气,决意离开这家工厂。

1

一八九五年清廷与日本签定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引起了国人的愤怒,纷纷起来声讨;台湾则爆发了“反割台”斗争。

禄贞痛感国家的衰落,眼见当时的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他认为只要国人齐心,力挽狂澜,就会有助于国家转弱为强,于是萌发了投军卫国的念头!

一八九六年一月,张之洞调回湖北任湖广总督。他张榜召募新兵,应募者必须年满十六周岁。

而吴禄贞年龄尚不足十六,他前去应试时。为了闯过了报名关,他搬出“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童子汪漪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例子,说服了负责报名的军官同意他报名。

考试时他写文赋诗,表明自己投笔从戎之志。

其诗云:“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草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文章讲述了书香门第出身的他,投笔从戎为报国。他的试卷颇受张之洞赏识,命人油印后散发各营,以鼓士气。

他被录取在工兵营当兵。

吴禄贞入伍后,刻苦操练,钻研《西法类编》等兵书,成为士兵中的拔尖人材;一年后被张之洞指名选派入湖北武备学堂学习。

这是一所培养下级军官的学校,收年满十八的有培养前途者入学,年方十七的禄贞是破格入学的。

他在那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幼学过的格制学,此时发挥了作用,使他接受“西学”较他人容易。

一次,他甚至走上讲台去纠正日本教官证错了的几何题,他毫不客气地在教官演算的题旁打了个大“X”,口说:“你证得不对!”自己从从容容地证出了此题。

日本教官被他的“胆大妄为”弄得目瞪口呆,又发作不得。

这件事当时使全校为之轰动,被人们盛赞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其实,这不过是被欺辱,被人看不起的民族阿Q精神的一种自我安慰。

老师就不能证错一道几何题吗?一道几何题老师做错了,学生能做对,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老师还是老师,学生也还是学生。

国人讲求尊师重教,外国老师就不应当尊重吗?所有的外国人都欺负中国人吗?即使在那个年代真心帮助一个懦弱民族之人也大有人在;说不定这位日本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长期的受欺辱,被人看不起,有时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形成一种类似于义和团的那种盲目排外情绪。

从这件事上,吴禄贞所表现的是不是这种情绪呢?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像吴禄贞这样的先进分子,这样优秀的人,也是很难逃脱的。

还有,从这件事上。也反映出吴禄贞过于张扬,过分自信的性格弱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个弱点,最后要了他的命。

一八九八年冬,禄贞被派去日本学习军事,先入成城学校,后入士官学校骑兵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