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朋网

书朋网>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66章 机会(第2页)

第66章 机会(第2页)

蒲殿俊、罗纶等人被捕的消息迅速传开,各街坊传告各铺家坐户,无论老**女,各出一人,有的光顶光绪神位纸条,有的手举一炷香,潮水般地涌进督署请愿,有的人还跪地磕头哭泣,要求释放蒲、罗等人。

面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赵尔丰早就发出“拥挤上院,格杀勿论”的指令。他一面指使警务公所提调路广钟在督署附近联升巷放火烧房子,意在制造诬陷群众暴动的口实;一面命令卫队向群众开枪射击,当场打死三十二人,受伤者不计其数。赵尔丰又派巡防军分站各街口,开枪乱击行人及学生小儿,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第二天,大雨如注,城外居民得悉城内凶耗,人人头裹白布,冒雨奔赴城下,示哀请愿。赵尔丰又下令官兵开枪,击毙群众数十人。对督署内外被枪杀的群众,赵尔丰竟下令三日内不准收尸。

赵尔丰,字季和,祖籍辽宁辽阳市,盛京将军赵尔巽之弟。其父是道光进士,其兄弟尔震、尔巽、尔萃均考取进士,唯赵尔丰屡试不第,只能以纳捐为官,任职于广东。一八八四年任山西静乐知县,一八八八年调永济县令,得山西巡抚锡良赏识,随任于河南。

一九零三年锡良调任四川总督,赵又随之入川,先后任永宁道、建昌道、川滇边务大臣、四川总督。

武昌起义后的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凌晨,在成都皇城坝召开公审大会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将赵尔丰当场处决于皇城“明远楼”。

当然,这是后话。

血案发生后,赵尔丰发布戒严令,紧闭城门。各街加兵防守,兵逼商人开市,封锁邮电交通,继续逮捕同志会骨干和青年学生,砸抄铁路公司和铁道学堂,查封所有宣传保路斗争的报刊。

血腥的屠杀不可能遏止人民的反抗,就在成都血案发生的第二天,各地同志军便纷纷揭竿而起,猛扑成都。保路风潮遂由同志会的文明争路演变成全川同志军的武装大起义。

成都附近十余州县以农民为主体的同志军,在同盟会员和哥老会首领秦载赓、龙鸣剑、侯宝斋、张捷先、张达三等人率领下,四面围攻省城,在城郊红牌楼、犀浦等地与清军激战。

仅在十余天内,成都附近州县的同志军“皆呼号而起”,“每县数起,每起数千或至数万”,从四面八方把成都围住。

这些起义队伍总数不下二十多万,统称为保路同志军或国民军。他们砍断电杆,阻截交通,扼守要道,与清军战斗不下数百次,多次重创清军。

同志军围攻成都十几天,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和作战经验,武器装备又不足,没能攻下成都,他们就分散进入地方各州县。

在四川的各州县中,荣县的群众基础较好,同盟会会员王天杰就在这里从事革命的联络和组织工作,并组织民团一千余人。

九月二十五日,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等宣布荣县独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最先建立的革命政权,成为成都东南反清武装斗争的中心。

清政。府获知成都被围和四川各地同志军起义的消息后,吓得手忙脚乱。调派端方从湖北带新军日夜兼程入川(端方带兵到四川资州时被相应武昌起义的新军斩首),并命令曾担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前往四川,会同赵尔丰办理剿抚事宜。

继川西的同志军起义后,川东地区的群众也纷起响应,占领城口县城以及大足县城。这时,西昌地区的彝族和川西北的藏族与羌族群众,也都加入同志军的行列,同清军作战。到十月上旬,同志军起义的烽火已燃遍了四川全省。

清廷又急从湖南、广东、陕西、甘肃、贵州、云南等省派兵前往四川增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